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速递】数字技术重构创新管理研究

赵陈芳 志阳创谈 2023-05-24



数字创新管理:数字世界创新管理研究的重构

DIGI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REINVENTING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IN A DIGITAL WORLD


摘要

创新过程和结果的快速和普遍数字化颠覆了现有的创新管理理论,动摇了创新定义的边界、创新动因以及创新过程和结果之间关系的基本假设。因此需要依赖于对数字技术的系统研究丰富数字创新理论的内容。本文从新的理论化逻辑或元素作用形式出发,为上述研究提供建议,这些逻辑或元素在构建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有利于创新过程和结果的更准确解释。这些逻辑可以为学者在这一重要领域做出贡献开辟新的途径,为数字世界中重塑创新管理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基础。


关键词

数字,数字化,创新,理论,管理


文献来源

Nambisan S, Lyytinen K, Majchrzak A, et al. Digi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inventing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in a digital world[J]. Mis Quarterly, 2017, 41(1).


一、引言

数字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新的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和结构,催生了新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途径,使涉及各种目标和能力的动态参与者的集体创新得以产生。



为了寻求更广泛的数字创新理论,本文从更广阔的学科范围研究了数字创新的概念。我们将数字创新概念化为由于使用数字技术而产生的市场产品、业务流程、模型的建立(以及随之而来的变化)。换句话说,在数字创新中,数字技术和相关的数字化过程构成了概念及其发展、传播或吸收的固有部分。鉴于以上分析,数字创新管理指的是构成数字创新有效编排的实践、过程和原则。


对数字创新的定义旨在解释三个重要的现象。首先,我们对数字创新的定义包括一系列创新成果,例如新产品,平台和服务,以及新的客户体验和其他价值途径。只要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流程使这些结果成为可能,结果本身就不需要是数字的。其次,我们对数字创新的定义包括广泛的数字工具和基础设施(例如3D打印,数据分析,移动计算等),以使创新成为可能。第三,我们的定义包括分散、吸收或调整结果以适应特定使用情况的可能性,例如数字平台通常会遇到的情况。我们的广泛定义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内部创新管理与数字产品,平台,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的研究之间。


二、挑战创新管理理论的关键假设

公认的创新管理理论主要集中于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 创新如何形成和发展?

  • 参与者或实体应如何组织创新?

  • 创新的特性和创新的组织如何相互作用?


这些问题(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是三个关键假设。

(1)创新是一个集中于固定产品的广泛现象,因此,创新如何形成和演化是一个广泛的问题。

(2)创新机构的性质是集中的,因此参与者或实体可以组织创新。

(3)创新过程和成果是截然不同的现象,因此创新的性质和组织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以明确地进行理论化。


随着创新的数字化,这些假设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增加了对新理论发展的需求。


创新是界限分明的现象吗?

以往的创新管理研究大体上以新产品(或服务)理念的固定、离散的边界和功能集为前提,这些理念和特征奠定了市场机会的基础。数字产品的独特特征,即可延展性、可编辑性、开放性、可转移性等,使其具有“矛盾本体”。即使已经启动或实施了创新,数字产品的范围,功能和价值仍可以继续发展。大多数数字设计仍然有些不完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创新的规模和范围都可以由各种参与的创新参与者扩大。因此,关于什么是创新成果或什么不是创新成果的界限变得更加多变。


除了创新成果,创新过程与结构的认识也越发灵活。具体而言,创新过程的数字化有助于打破不同创新阶段之间的界限,并带来更大程度的不可预测性和时间跨度的重叠。例如,新的数字基础设施(例如3D打印,数字制造商空间等)通过反复的实验和实施周期使产品构想得以快速形成、实施、修改和重新实施。 


可以预先定义创新主体吗?

借助数字创新,创新主体更加分散。这种转变被称为分布式创新、开放式创新和以网络为中心的创新。对于创新成果而言,数字平台和开放标准使(组织或个人)能够共同追求创新。对于创新过程,集体之间的协作通过诸如知识共享和工作执行平台、众包、众筹、虚拟世界等数字基础设施功能来实现。数字创客空间和专用社交媒体改变了数字技术的范围、功能和其他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分布式创新机构的范围、内容和方向。这凸显了将数字技术的特征纳入有关创新管理的理论中的日益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这种转变导致需要创新管理理论来解决两个问题:

  • 当合作伙伴及其贡献多样、未知或不确定时,公司如何组织创新?

  • 创新集体如何形成、发展并为共享的创新主题做出贡献?


三、创新过程和成果的研究可以单独进行吗?

传统上,创新管理研究要么专注于流程(对创新成果的关注度有限),要么关注创新成果(对创新过程的关注度有限),组织对二者的依赖关系和复杂性却被忽略了。但是,数字化下的创新复杂性不能忽略。通过数字化,创新过程与创新成果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复杂而动态的。例如,将3D工具用作数字过程基础设施会导致不同行业、设计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意外交互作用和协作,从而产生了多种“创新唤醒”。数字化创新涉及过程和结果(产品/服务)的形成和相互影响。


因此研究界面临着新的问题。例如,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使用如何限制或实现数字化设计以及参与创新?数字设计如何塑造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使用?需要新的理论来考虑与数字创新固有的成果和过程相关的内生性。这样的理论可以建立在现有产品/组织模块化文献的基础上,但不仅需要将数字技术(及其特征)考虑为背景,还应将其视为影响模块化本质的积极创新成分。


四、创新数字化理论的新逻辑

动态性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匹配

鉴于数字创新的无界性,我们建议从关注创新过程和结果转向关注动态的问题-解决方案设计配对。创新问题主要与用户未确定的和潜在的需求有关。客户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而解决方案在这里指的是数字化的人工制品-它们的特征、功能和用户负担能力-以及周围的社会技术背景。通过引入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对的概念,我们强调数字创新涉及新的和/或新重组的数字技术与原始市场产品的潜力或能力的持续匹配。因此,数字创新可以被视为需求、用户承受能力、数字产品特征和相关的社会技术之间的耦合。


社会认知意义建构

数字创新管理的理论的一个关键要素是数字技术(人工制品、平台等)如何与创新推动者(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互动,培养创新的社会认知意义建构。我们所说的社会认知意义建构,是指技术在个体创新者的认知和创新者的集体组织和个人的社会系统中同时被理解。整合对这种社会认知感知如何影响数字创新过程和结果的理解,是任何创新管理理论的核心。


总体而言,我们的讨论表明,通过社会认知感官创造来解决围绕数字创新的两个广泛问题的叙事具有潜在价值:第一,创新机构被分配。创新代理人如何围绕数字技术理解和发现新的意义,并构建相关的使用场景和可供性的能力?第二,数字技术如何促进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这种共享意义,从而推动未来的数字创新?


技术可供性和约束

技术可供性理论帮助我们解决了关于创新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区别的挑战假设,具体地说,解决了支撑数字创新过程和结果之间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和二元性)的新出现的重要研究问题。 技术可供性(affordance) 或约束(constraint)被定义为数字技术提供的行动潜力;它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技术与该技术要用于的用户意图或目的之间的关系。在数字创新背景下,可供性通常指的是创新过程工具的使用方式。


编排

数字创新概念化为动态问题-解决方案设计配对。这种动态的问题-解决方案配对的兴起导致了新的组织形式的兴起,即问题解决组织。在这种组织中,问题(或需求)和解决方案“漂浮”,等待暂时匹配组织内部协调的行动潜力和能力。


数字技术在激励编排方面也发挥着更具支持性的作用。在数字创新中,围绕数字技术的机会主义和联合感知所开启的新的功能潜力可能会产生问题和解决方案的配对,从而形成需求、可供性、人工制品和社会技术环境之间的新耦合。正如我们之前指出的,这种共同意义的形成和问题解决方案的匹配是通过拥有问题和/或解决方案的一系列不同行为者之间的对话来实现的。通过充当此类对话的场所,数字平台(例如,众包和众筹系统)支持创新编排。此类数字平台的特定功能塑造这些对话的潜力(例如,通过支持参与者在问题或解决方案场景中的搜索)意味着需要研究人力和物质(数字)机构在创新编排中的混合。因此,一般而言,将协调作为问题-解决方案匹配的重点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重要的途径,这些研究与数字技术作为创新协调者的设计、有效性和边界条件有关。


结论

本文目标是揭示数字支持对创新管理研究的更广泛影响。组织应如何参与并增强其在数字世界中的创新成果和流程?如何研究相关的问题和概念?正如我们在开始时所指出的,数字创新管理为信息系统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潜在的高回报的研究领域。随着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公司和行业的功能,并对创新管理背后的关键假设和主题提出挑战。该领域的研究将需要提出系统的理论概念和结构,以反映和捕捉数字材料通过多种途径改变创新过程和成果的方式。


END


 

刘志阳,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创新创业教指委委员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右侧二维码购买《社会创业》


文章荐读:

【研究速递】在数字化世界中通过资源配置新方式创造价值

【研究速递】制度视角下的数字创新与转型

【研究速递】数字创业成本:平台生态系统观点

- 图文编辑:赵陈芳 -

志阳创谈

与志同道合的时代创变者共同探索创业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